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气候变化对工业、人居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指出,在一些温带和极地地区,气候变化对工业、人居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是正面的,而对其他大部分地区则是负面的,总体而言,气候变化越剧烈,负面影响就越大。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是一种综合的影响,它最初表现为与人居有关的其他因素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人居环境。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主要从下述3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如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居住地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三角洲地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也许会受到沿海和河水泛滥的影响;城市能源需求会随着制冷、取暖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沿海和山区的旅游也许会受到季节气温变化、降水季节模式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人类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居住人口发生迁移等,这些都将影响人居环境。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热浪、雪崩、台风、雷暴以及沙尘暴等增加,常常造成破坏、困境和死亡,影响人居环境;寒冷天气的减少,人们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改善,炎热天气和疾病的增多,人们健康状况会受到不利影响;海平面的上升,从而增加了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气候变化导致的人口迁移可以影响居住地的人口数量和特点,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对该城市服务的需求。

  气候变化后潜在的最广泛、最严重的影响是由于降水强度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雪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几乎每一个气候带的各种居住地区都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地区在暴雨多发时也会出现洪涝的危害。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面临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种困境也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居住密度的迅速增加,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沿海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热带气旋(飓风或台风),在热带地区,热带气旋强度也可能增加。热带气旋与暴雨、飓风以及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等共同作用,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灾难。预测表明,假定2080年海平面上升40厘米,沿海地区每年受到风暴潮洪水袭击的人数将翻几番。  
  
  气候变化将影响工业与能源系统

  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工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二是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对工业生产的制约。

  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天气事件,如极端气温、强风、暴雨、高湿、冰雪、恶劣能见度等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能耗,尤其对能源、建筑、采矿、交通、食品、石油化工等行业影响大。众所周知,电网的传输系统会受到极端事件如热带气旋、龙卷风和冰雹等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制冷能耗增加而取暖用能减少,炎热天气增加将增加制冷用能,而寒潮天气减少则降低取暖用能。如耗资10亿美元于1997年建成通车的加拿大联邦大桥,为适应设计寿命内(100年)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使得其造价大大增加。如在美国新泽西州建造一所房子,为降低大风的损害、洪水的威胁以及室内高温的影响将增加5%的成本。

  承担约束性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其直接后果将是制约我国目前能源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甚至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压制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另外,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有关重大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增加长江流域上游降水,引发三峡库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不大,但气温升高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的影响不可忽视。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有可能变暖,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会进一步退化,影响某些地段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气候变化对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某些树种的生长率将提高,但部分工程区内的宜林荒地和退耕地可能逐步转化为非宜林地,“三北”地区、太行山、西南干旱干热河谷地区的环境可能变得更为恶劣,造林更为困难。
  
  气候变化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而且也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实施,将深刻地影响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影响到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气候变化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生产、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供给、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等。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气候变化使得与气候相关的极端事件增加,洪涝、滑坡、台风、暴雨、极端高温等与气候相关的极端事件对供水、能源、食物供给、信息系统、污水处理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如2003年夏季欧洲热浪对供水、食物储存、能源系统等造成很大影响,在法国,电力匮乏,建筑生产力下降,占所有食品设施25%~30%的冷藏设施不够用,列车准点率从上年同期的87%下降到77%,因此导致100万~300万欧元的赔偿,衣物销售量下降8.9个百分点,但瓶装水及冰淇淋销售分别增加了18%和14%。

  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面临以下3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还将严重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

  适应措施包括单纯的技术、人类行为、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可采用的适应措施主要有:居住区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和工业设施的合理布局;从长远来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降低那些目前发生几率很小,但影响程度很大的事件的不利影响;利用先进技术更好地进行环境管理和计划,包括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污染控制、需求管理和减少废弃物、混合利用分区制和交通规划(制定适当的条款鼓励骑自行车和步行);同时适应措施中还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研究、环境战略计划、环境审核、国家环境状况报告等。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