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格聂之眼被毁:毁了美景就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四川理塘县格聂神山景区管理人员在微博上透露,“五一”期间,一支车队驾车前往格聂神山旅游时,在景区的重要景点格聂之眼一带造成了植被破坏,由于事发地系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植被恢复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这对脆弱的高原生态是致命的打击,一旦破坏造成沙化,这一美丽的景点可能会随之消失。”

  这支车队并非不知道格聂神山的高海拔脆弱生态,因为景区管理人员在车队进入景区之前,曾和领队及每一辆车都反复强调过,不许碾压植被、要带走垃圾以及规范野外用火。肆意碾压格聂之眼周围的植被,人们看到的美景将残缺不全、伤痕累累。因此,不只是景区管理人员非常气愤,也有很多网友痛斥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

  为何一支车队如此大胆,不顾景区人员的三令五申肆意妄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可以凌驾于自然和生态之上。这种思维体现在多个方面,登山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也因此,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断被人类攀登,被破坏了生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共有140吨垃圾留在美丽的珠穆朗玛峰,这些垃圾使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同时可能通过空气和冰雪融化而污染水源,如绒布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和印度河等。要完全清理珠峰上的垃圾至少需要10年,相似于格聂神山植被破坏需要的恢复期。

  山川美景,应当受到人们景仰和欣赏,而不是征服。自然的归自然,人类的归人类,动植物的归动植物。人类,只要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和生存需求,就不应当对自然过多地索取和占领,更不应当对自然进行破坏性的征服。

  如果强行征服,人类反过来可能会被自然征服。1991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要征服梅里雪山,其中日方11人,中方6人。梅里雪山一直被视为不宜攀登的山,不仅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更多变恶劣。每年夏季,山脚河谷气温可达11-29℃,高山上则为零下10℃至20℃。山上常常风云突变,大雪和暴风交夹,并且风向和风势急剧改变,没有人能预测梅里雪山的暴风雪,也难以找到安全的避难处。最终,17名登山队员全部葬身梅里雪山。

  人对自然要存留敬畏,尊重和不打扰自然。基于这样的思维,进化生物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在《地球的一半》一书中提出,要把自然的一半留出来,不受人类的染指和涉足。随后,2017年,又有49位科学家于提出了《全球自然保护协议》,其中采纳了威尔逊的观点,主张人类应当把地球的一半留给自然,包括其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这一协议,后作为《巴黎气候协议》的补充和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纲领。

  贯彻这一行动纲领,人们在对待自然时,应当有一些敬畏和保留;在欣赏自然时,注意不要破坏自然景观的生态和环境。

作者:张田勘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时间: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