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张明森委员:对能源消耗与减排的一点思考


  我是一名新任委员,来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科研一线。听到石油,大家必然想到能源,听到化工一定会想到污染。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对能源消耗和减排的一点看法。

  先谈能源消耗。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西方一些不太友好的政客,眼睛总是盯着中国经济发展找茬发难。首先他们把原油涨价归结为中国进口原油所致,说中国人把石油价格买了上去。他们2亿人消耗了8亿吨原油不说什么,我们13亿人用了不到4亿吨他们倒说三道四了。然后又拿单位GDP能耗说事,说我国的GDP只占全世界的5.5%,却用掉了全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3l%的煤等等。当然我们自己也跟着说。我们自己说的目的是为了找差距看问题,如何节能降耗。而他们喋喋不休地说这事,可不是要帮我们节能降耗,其意思就是说:中国使用那么多能源、资源,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却只创造那么点GDP,那简直就是糟蹋世界资源。其目的就是后面要提到的,即为把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强加到我们头上而做舆论准备。

  第一我相信这些数据是对的;第二我要说对这些数据应该具体分析。如果只看这些表面数据,那我们也太无能了,改革开放30年等于白干了。就拿能耗来说,我们再不好,能耗再高也不至于是人家的七八倍吧。就说我们中石化,应该是我国比较大的能耗企业,我们的主要生产过程,如炼油、乙烯等,包括老旧装置在内的平均能耗都已经接近了世界水平,顶多也就是10%左右的差距,新建的装置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能耗,都是与世界同步的。有人曾经做过统计研究,发现我们进口的石油所带来的能源基本上与我们以纺织品、玩具等出口的石油制品所带出去的能源相当,也就是说进入统计的近一半的石油并不是我们消耗了,而是都转化成产品供应全世界人民穿衣戴帽、供应全世界的儿童玩具了。再比如我们有13亿人口,大家就是一点GDP也不创造,只是保证其日常生存生活也要消耗大量能源。所以要辩证地看这些数据。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为什么现在提出来,而不是10年以前或是10年以后?这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英明决策。大家是否还记得10年前是什么样子?10年前我们的朱镕基总理还在为国有企业两年解困、三年盈利而进行着各种艰难的改革试验。那时中石化还在为每年50亿利润而奋斗。现在不同了,中石化在承受炼油板块巨额政策性亏损的情况下,每年都是五六百亿的利润。现在我们有实力了,有能力了,我们可以把那些落后的小炼钢、小水泥、小炼油、小化工、小造纸等等全部关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大型生产线,能耗自然会有一个显著的下降。

  再谈减排。

  对于减排,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关于污染物减排。

  对于污染物排放我们应该进行严格的限制。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的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要的乃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提的是“减排”,而不是“禁排”。这不是疏忽,这是一种严格的科学的提法。大家很清楚,搞生产,不可能做到一点也不排放。但是现在一讲环保,并且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企业进行严格限制,正常的排放也禁止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零排放”。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一点都不能排放,只许进不许出。比如企业用水,取的是井水河水,大家知道其中本来就含有很多的矿物质,而排放废水的时候连这些从自然界带进去的东西也不能排放,“要排就得按乐百事纯净水的指标要求”,不行就罚款。眼睛还专门盯着大型国有企业,知道你们有钱。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把企业都逼死了,何谈发展?怎么 体现发展是第一要义?

  因此建议,我们的排放标准既要考虑环境的要求,也得考虑我们国家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

  关于二氧化碳的减排。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我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本来它是大气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一个必需的原料。但是多了以后会导致气候变暖,有人就担心气候一旦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就会融化,就会使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哪里等等。于是大家就在日本的京都搞了个议定书,主要就是让发达国家逐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当时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有义务减排,因为发展中国家排放量所占的比例很小。

  但是最近一些人又拿这事与中国叫板,试图把减排的责任也强加到中国头上。对这个问题,我们得慎重,我们得组织人力,研究我国的气温到底是升高了没有。还得研究气温升高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的气候异常了没有,导致的自然灾害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所有这些,都得有我们自己的数据,不能人云亦云,一听到影响生态平衡就害怕。生态这帆西现在是一个平衡,当气候变化后会在另一种模式下建立新的平衡。我们凭什么就认定现在这个平衡是最好的?——西北大片的沙漠也在生态平衡着,我们喜欢这种平衡吗?在另一个平衡下,北方地区、甚至西北沙漠地区会不会降雨量增加,沙漠会不会变成良田呢?得研究。

  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轻易答应什么硬性指标,一旦答应可能会对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我们要坚持一个底线,这就是人均指标。他们不是总爱拿人权说事吗?人权起码也得包括人均享受地球公共资源的权利吧!看看我们的人均排放,去年12月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明确给出了数据:自1950年到2002年,中国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世界排放量的9.3%,排在第92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近发表的《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中也指出:到2015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预计会达到5.2吨,只相当于届时美国19.3吨的1/4,相当于届时全部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

  尽管这样,我们国家还是进行了许多工作,上述白皮书承诺:中国将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愿意承担也已经承担了许多应该承担甚至一些不该承担的国际义务和责任,但是对于那些只顾自己利益,或是怀有各种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对他们说一声:不!!!

 

作者:张明森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来源:中国工业网
时间:200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