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坎昆之后,中国如何加速低碳转型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无疑问,应对气候变化已排在全球事务议程中最靠前的位置,这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带来飞跃,坎昆会议取得一定成效,在我个人看来,没有退步就是进步,因为坎昆决议确认了双轨制的谈判进程。”12月19日,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首发式上表示。

  在本次首发式上,刚参加坎昆气候大会回国的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何建坤也如是评价:“坎昆大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体现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但谈判形势也日益错综复杂,矛盾多元化,今后谈判进程更加艰巨。”他一再强调,我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将是我国中近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对策。

  “今后谈判进程将更加艰巨”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提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九成以上)是人类活动所致。评估报告自发表以后,就受到“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质疑,尤其以哥本哈根会议前后IPCC陷入气候门等事件为甚。

  “这些质疑都是枝节性的问题,不影响 IPCC报告的科学权威性和公信力。当前国际主流意见还是支持IPCC报告结论,《坎昆协议》也进一步重申IPCC报告中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及其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结论。”(下转第三版)

  何建坤说,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共识。

  何建坤认为,总体来说,坎昆气候大会延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框架,保持了“双轨”谈判进程,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比如说,尽可能保证附件I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第二承诺期和第一承诺期的衔接,认识到IPCC提出的25%—40%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加强减排行动,同时推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推动发达国家之间减排的可比性。

  当然,何建坤坦承谈判中也存在争议,如维持还是取消双轨制、发达国家是否应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减排义务等。“虽然谈判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的矛盾,但各自阵营的内部分歧也越来越大,如小岛国联盟要求把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增高幅度控制在1.5℃以内,而《哥本哈根协议》的共识是2℃。”

  坎昆大会虽然维护了“双轨制”,但具体成果还要在南非德班达成共识。有专家表示,坎昆会议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进一步落实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的支持等。届时,南非气候大会将考虑2050年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和排放峰值问题。

  “到2050年,全球碳排放空间将受到严重压缩。而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也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点问题。”何建坤说。

  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一半以上靠结构节能

  中国减少碳排放的挑战比发达国家更严峻。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2/3在建筑交通等消费领域,减排对策主要是降低消费排放;而我国70%排放在工农业生产领域。

  虽然我国单位GDP碳强度有所下降,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是总体上升。“我国碳排放在2030年前很难达到峰值。如果全球碳排放的峰值靠前,我们面临的压力将更大,我们要进一步争取公平合理的发展权利,但同时也要加速低碳发展的进程。”何建坤判断。

  何建坤说,中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取得成效,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仍呈较快上升趋势。从1990年至2009年,中国单位GDP的CO2强度下降55%,为世界罕见。但同期GDP增长6.6倍,CO2排放总量也增长3.0倍。中国能源领域技术进步显著,能效以每年约1%—2%的速度提高。但近年来重化工业和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抵消或减缓了GDP能耗强度的下降趋势。我国可再生能源、核能发展迅速,2006年至2009年增长50%,2009年新增装机中水电和风电占32%。但相当长时期仍不能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煤炭等化石能源仍会继续增长。

  他认为,实现“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一半以上要依靠结构节能。

  大幅降低碳强度,是中近期实现低碳的切入点

  “大幅度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是我国中近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切入点。”何建坤说。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统筹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的战略选择。”为此,何建坤建议,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如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发展传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转变社会公众消费模式等。同时,推动节能和能效技术、新能源技术、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等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在政策上,要实现保护全球气候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做到统筹国内与国际、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

  何建坤认为,我国中近期要以较大幅度降低GDP的碳强度为目标,提高碳排放的产出效益;长期控制CO2排放总量,实现经济增长与CO2排放脱钩。

作者:陈磊 游雪晴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