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日将落下帷幕。在为期近两周的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们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下面就是会议的亮点重放:
12月2日,大会开幕前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为大会预热,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石,给发展中国家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不可行”。
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中国代表在大会发言时说,任何未来有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框架设计都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由于拒签《京都议定书》,美国代表团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变成问责会。
12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评估报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适应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说,气候变化正在对地球造成负面影响。
12月5日,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呼吁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帮助它们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77国集团呼吁发达国家“立即、进一步而且有效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德博埃尔说,中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反映了国际社会“广泛持有”的观点。
12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变化部门间工作组主席武尔夫·基尔曼说,他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与会各方绘成“巴厘岛路线图”表示乐观。
12月7日,在联合国和中国举行的联合研讨会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说,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非常清醒,而且采取了一切可能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12月8日,国际贸易官员开始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非正式对话。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印尼政府先后组织了由多国贸易官员和财政官员参加的气候变化问题讨论会。
12月9日,中国代表盘点各方立场,认为个别发达国家对待《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出现倒退。
12月10日,大会进入第二周,所有实质性议题都摆到了气候变化大会的桌面上,各方在会谈中表现出“相对开放”的态度,但美国仍拒绝接受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2月11日,《京都议定书》问世十年,绿色和平组织为它准备了一个至少高达1.5米的大蛋糕作为生日礼物。专家认为,在这十年中,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京都议定书》批准书。
12月13日,欧盟代表说,如果美国不接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草案提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那么欧盟将不参加美国召集的预计明年1月举行的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