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中国与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与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除其它外,规定如下:

  ·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

  ·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承诺,将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一、中国面临的压力

  发展权是所有个人和全体人类都应该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还比较落后,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中国未来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1、人口

  ·到1999年底,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尚有3400万,占农村人口的3%左右1(中国的贫困线标准相当于0.20美元/天)。根据国际标准,1998年,中国有18.5%的人口生活在1美元/天的贫困线以下,53.7%的人口生活在2美元/天的贫困线以下2

  ·中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199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1%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6%,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更高达77%3

  ·199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75万人4 。考虑到未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及农村失业人口,这个数字将有大幅度的增加。

  2、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199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80美元,排在世界的140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高收入国家的1/33(图1)5 。同时,中国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美元,而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66美元,仅为城镇居民的38%;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1216美元,而西部地区为508美元,仅为东部地区的42%(图2)6

  ·1998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0.84吨标油,人均CO2排放量为2.32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和60%(图3-4)7

  ·1998年,中国的人均电力消耗为895 kWh,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图5)8 。1997年,中国的人均生活用电为101 kWh,而日本和美国的人均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834 kWh和4025 kWh,为中国的约18倍和40倍(图6)9

  ·1998年,中国每1000人的机动车拥有量和小汽车拥有量分别为8辆和3辆,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和1/30(图7)10

  ·1997年,中国相应年龄组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总比例仅为6%,世界平均水平为19%,高收入国家为59%,美国则为81%11

  ·1999年,中国尚有5000万人口不能获得电力供应12

  ·1998年,中国通讯设备的人均拥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很低(图8)13

  3.资源和环境

  ·2000年底,中国人口总数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左右,而中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左右。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图9)。14

  ·1998年,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285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图10)15。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季节和地域的分布上也很不均衡。

  4.生态环境脆弱

  ·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1998年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分别为国土总面积和耕地面积的27.3%和202%。并且还以每年67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其中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2460平方公里(图11)16

  ·1950年至1989年,中国平均每年洪涝面积约800万公顷,干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而1990年至今平均每年洪涝面积增至约1670万公顷,干旱面积增至约2270万公顷(图12)17

  ·在中国32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的是人口密集和经济、贸易发达的地区,直接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据初步统计,中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工农业和80%以上的城市均受到多种灾害的严重威胁。1949年以来,因为灾害死亡的人口5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约占整个GNP的3~6%,占平均财政收入的30%,是美国和日本的数十倍(表1)18

  表1  美、日、中三国灾害损失比例比较

  国别
  灾害损失比例               美国	 日本	 中国

  直接经济损失/GNP	     0.27%	 0.5%	 ~6%
  直接经济损失/财政收入	 0.78%	 --	 ~30%

  5.继续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争取享受与发达国家同样的生活水平,是中国人民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为了为中国十三亿人民提供不低于发达国家人民享有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中国的经济必须在相当长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的这一基本权力是不可剥夺的。

  ·根据IEA的预测,中国对商品能源的需求在未来20年中将保持年均3.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时达到19.4亿吨标油,相当于中国1998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85倍19

  ·预计到2010、2020、2030,中国的人均CO2排放量仍然大大低于很多发达国家,也低于所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增强中国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 中国的努力和贡献

  1.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很快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气候变化列为一个单独的优先领域。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九个和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

  2.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等多部资源、环境法律,颁布了一批资源、环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3.机构建设

  ·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外交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中国气象局、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建设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13个部门参加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和制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和措施。

  4.科学研究

  ·中国政府和中国的科学家积极参加了IPCC的各项工作。

  ·从"八五"计划(1991-1995)开始,将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重要研究内容列入了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

  ·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加了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5.措施与行动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能源发展战略,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政策和措施: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建立节能管理体系;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宣传;开展节能科研项目等。

  ·1981-1998年间,中国累计节约能源8.34亿吨标煤,年均节能4633万吨标煤20

  ·1981-1998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9%,而一次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只有4.5%21

  ·1980-1997年,中国的GDP能耗由每百万美元2479 吨标油降至1067吨标油,降低了57%(图13)22

  ·1980-1996年,中国的年平均节能率为4.4%,是OECD国家同期节能率的4倍,世界同期平均节能率的3.4倍(图14)23

  (2)积极开发优质能源、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改善能源结构。

  ·受能源资源、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国长期以来的能源结构基本上以煤炭为主。

  ·1996年以前,中国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一直占75%左右。

  ·制定优惠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水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优质高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加快发展大规模、高效的火力发电技术,改造和淘汰老的低效发电机组。

  ·2000年,中国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67%。

  ·制定和实施补贴、优惠的税收和价格、低息贷款等政策,大力支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998年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总量约为3亿吨标准煤。

  (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成功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等10大林业生态工程。

  ·1990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273万公顷。人工造林累计保存面积世界第一。

  ·中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预计到2010年达到19%以上。

  ·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

  ·投资962亿元人民币,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4)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9年的15.23‰;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9年的8.77‰24

  ·中国妇女目前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1971年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因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口,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费,相应减少了CO2的排放。

  中国为上述努力付出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如关闭小煤矿和低效高耗能工厂等,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

  三、中国的关注与立场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共同意志和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重要体现。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及有效实施,是国际社会要实现的一个任务。

  ·发达国家应该率先采取实质性减排行动,这是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和全球减排的关键。

  ·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由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各个缔约方在能力和人均CO2排放上的巨大差异,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或者限排义务既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且违背公约的基本原则。

  ·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和追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应该受到鼓励,他们的成就应该得到承认。

  ·中国将继续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应付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2000年12月19日。

  2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

  3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0.

  4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0..

  5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0.

  6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0.

  7IEA: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0 Edition.

  8IEA: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0 Edition.

  9State Power (China); Electric Power Manual (Japan), 1999; UN 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No. 11, 2000.

  10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0.

  11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

  12State Power.

  13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0.

  14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0.

  15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0.

  16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 Editorial Committee: 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 2000.

  17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 Editorial Committee: China Environment Yearbook 2000.

  18王伟中:《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1999。

  19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0.

  20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战略研究》,2001, 中国电力出版社。

  2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2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2000年版。

  23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1999年版。

  2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时间:200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