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约进程
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次规划会议简介(2003.11.06)

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次规划会议简介

2003年9月1日至4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执行局,各工作组秘书处召集世界各国150多位学者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次规划会,就2003年4月IPCC第一次规划会的(FSM)的评估报告AR4写作大纲进行修改,然后提交给IPCC全会审议通过。现将有关第三工作组讨论的要点概述如下:

在第三工作组讨论会上,共同主席首先通报了各国政府对第一次Scoping Meeting所形成的大纲初稿的审查意见。意见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肯尼亚、瑞典、比利时、法国。其中列有中国提交的三条意见:(1)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协调与更广泛考虑;(2)对当前减排行动进行评估;(3)考虑地区差异。美国提出的意见主要是排放情景不明确,反对以国际协定的形式进行评估;欧洲则强调稳定大气浓度、减排成本,非CO2气体等问题。

会上还讨论了以前普遍关注的交叉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技术、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关水、区域整合,主要脆弱性问题,整合减缓与适应问题等也均有所讨论,并提出意见。但在大纲形成与小组讨论中,实际应用的并不多,而且多数学者认为,据第二次评估报告的经验,写作组专家并不会遵循交叉议题专论的要求进行写作,而主要是根据文献及专家的分析进行评估。

第三工作组大纲初稿分为四部分:总论、大气浓度的稳定、减排、国际减排政策合作。应该说,第三工作组秘书处所提交的大纲,已经考虑了各国政府的部分审查意见,如将"制度构架"改为"政策合作"。但实质内容修改不多。大会和分组讨论对大纲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减排情景与大气浓度的稳定。浓度的稳定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目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可能是更为迫切和重要的目标。笔者发言指出,IPCC一些文献关于发展中国家排放情况的分析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关于发展的文献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的实际情况分析比较深入,需加以考虑并予以评估。该组讨论的最后结果是将标题改为"大气浓度的稳定和排放路径",并对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2)减排问题。这一部分是大纲的重点,原大纲按部门考虑减排,并对交叉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门讨论。讨论中部分人认为按部门评估忽略了地区差异。同一部门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差异会很大。共同主席认为,按地区评估,区域划分难以确定,而且评估起来比较复杂。关于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WEHAB(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目标有失偏颇。发达国家的WEHAB问题不突出,发展中国家的WEHAB问题主要是发展水平低下。发展中国家要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仅仅关注WEHAB是不够的。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仍然保留部门评估的结构,将区域差异在各部门评估中讨论。对于交叉和可持续发展,则应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

(3)国际制度构架问题。该小组在讨论中,斯坦福大学的Victor自告奋勇,拿出了一份修改稿,提出国际协定的目标、承诺的方式、履行的内容、违约惩处等非常系统的国际制度构架。由于Victor的专业(国际法)与学术地位,该大纲可以说是一个为"世界政府"设计的完美的自上而下的制度构架。丹麦、美国、印尼、塞内加尔及中国试图加以改变之,几乎没有效果。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在听取其他有关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强调对现有减排协议的执行效果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评估。国际合作应该自下而上,考虑各国具体情况。由于这一"替代方案"的出炉,共同主席要求该小组进一步讨论,整合意见。

来源:气候变化通讯2003年第5期
作者: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11.06

时间:200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