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正确认识并科学把握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3日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并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正确认识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深刻内涵,科学把握我国低碳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三步走”中长期碳排放控制战略目标,对于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国内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更为强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要求我们审时度势及时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之中。从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再到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在一定时间内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2020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需要付出坚苦卓绝的努力。从发展水平看,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807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5%;从能源效率看,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左右;从能源结构看,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30%。显然,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必须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等多种手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争取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5%以上,显著提高碳资源的产出率,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实实在在贡献。

  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破坏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其实质就是要以绿色国土比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碳排放空间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明确要求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自2005年以来,受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和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到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比2005年增长了58.9%,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已达到了22.4%左右,短短8年净增13.8亿吨标煤,接近199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尽管同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已经超过28.5%,但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比2005年增长了54%。显然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我们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冶金和建材等行业总量扩张,严格限控投机投资性购房和奢侈性汽车消费的同时,适时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从碳排放强度控制转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试点,探索并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这既可以充分发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硬约束作用,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也可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也是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迈出的战略性一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低碳的现代化,将低碳化融入到现代化之中,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也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由碳排放总量控制转向碳排放峰值管理,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纳入到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体系,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必然选择。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尽早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这既是对强度目标和总量控制目标的提升和发展,也是维护发展权益、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人口增长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工业化基本完成,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可持续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必须强化国家战略意图,增强危机意识,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管理这种战略性、全球性目标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在立足国情、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既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也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划定了一条“谈判底线”,确保既对中国人民负责,又对世界人民负责。

作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徐华清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