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利马气候会议达成草案 被批大打折扣乏善可陈

  “没有不延期的气候大会”这一定论再次得到应验。经过13天的密集磋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加时3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4日凌晨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与此前的剑拔弩张不同,凌晨一点半重启的闭幕大会在“一团和气”中顺利结束。在休会一个多小时供各方讨论最新修改版的文本草案后,大会主席以出人意料的快节奏,在几分钟内一锤定音,形成草案。不过,各方对这一草案评价不一。欧盟14日称赞这向明年在巴黎达成最终气候协议前进了一步,环保组织则称这是“大打折扣、乏善可陈”的妥协方案。

  本届大会原定12日结束,但由于各方立场差异很大,大会始终无法达成统一的倡议文本,利马大会没能如期结束。从12日开始,采访气候大会的各路记者只有一个主题:“等”。13日,利马大会主办方开始撤掉场内一些设施,但会议仍未结束,各方仍在会上密集艰苦地磋商。直到14日凌晨,随着本届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比达尔手起锤落,大会终于闭幕。在反复的协商后,本届大会达成以下共识:重申各国须在明年早些时候制定并提交2020年之后气候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并对所需提交的基本信息作出要求;在自主贡献预案中,将“适应”提到了与“减缓”相似的重要位置;产出了一份巴黎协议草案,作为2015年谈判起草巴黎协议文案的基础。“适应”和“减缓”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减缓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适应是“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实际发生或预估的气候变化或影响”,是针对气候变化影响趋利避害的基本对策。

  按照发展中国家原本的主张,在“自主决定贡献”的内容里应平衡反映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要素,但最后达成的协议中,只有“适应”的位置提升了。而在利马气候会议闭幕前,西方媒体曾一蜂窝炒作“中美矛盾使气候谈判陷入僵局”。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认为,相对于发达富裕国家,协议草案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对贫穷和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最后形成的草案文本包含五页一个附件,措辞相对弱化,却也是在发达国家无法令人满意的减排承诺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妥协退让中达成的。例如此次草案对富国如何在2020年前筹集1000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应对气候变化,仍然没有制定路线图。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