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12日,来自195个国家及欧盟的谈判代表团最终通过《巴黎协定》,这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上第一个与气候变化作斗争的全球性协定。
尽管各国还存在一些分歧,以及一些利益差异,但不可否认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该协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该协定目标明确,即在有效范围内控制全球变暖。以下将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回顾并探寻《巴黎协定》的通过真正的目的及意义。
一. 《巴黎协定》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称,最终达成的气候协定既富有雄心又全面平衡,公平合理、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 《巴黎协定》何时生效?
《巴黎协定》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开放签署,需要获得至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55个缔约国提交批准文件,且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至少占全球排放总量55%以上才能生效。
三. 全球变暖的限定目标是什么?
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四. 如何从《巴黎协定》中看待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的不同?
巴黎协定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确保了发达国家必须要有更多的参与。